
推估雅美族居處在蘭嶼應該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的歷史。黑潮為蘭嶼帶來豐富的海洋資源,雅美族人在享用海洋與島上資源的過程,其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相互緊密契合,發展出自己的歲時行事曆及以海洋為核心的文化系統。一年十二個月中各有其祭典與適合節氣的工作規劃,族人依照歲時工作曆從事各項勞動,生活節奏符合自然韻律不混亂且深具永續性智慧。
Kapowan
約二月時,上山砍伐飛魚架 採荖藤、檳榔、姑婆芋整理船隻、舉行飛魚祭、舉行飛魚祭儀、首船及各船舉行聚餐儀式、圍籬笆。
Pikawkaod
約三月時,舉行把飛魚送到家裡儀式、海上招喊飛魚儀式。
Papataw
約四月時,月初小船招魚祭、開始小船晝間繩釣、月中螃蟹祭儀、舉行收小米儀式、太太採芋頭預備作芋頭糕。
Pipilapila
約五月時,飛魚乾儲存、造臼造杵、月初祈福祭、計畫建屋、造船的人開始耕地種水芋。
Apiavean
約六月時,舉行把飛魚送到家裡儀式、海上招喊飛魚儀式。
Piavean
約七月時,主屋、工作房、涼台的落成禮、一人、二人、十人大船的落成禮。
Pitanatana
約八月時,採陶土、陶器製作、燒陶器。
Kaliman
約九月時,月中飛魚終食祭。
Kaneman
約十月時,製作石灰、燒山。
Kapitoan
約十一月時,祭神節、小米播種、蘆葦莖的採伐。
Kaowan
約十二月時,冬季、各種手工藝品的製作。
Kasiaman
約一月時,舉行大節日、大船的修護、捕捉海鳥、理頭髮。
雅美族人以飛魚捕撈活動為中心將一年分成三個季節,分為rayon飛魚季節(春季:二至六月)、teyteyka飛魚魚撈結束的季節(夏季:七至九月)、飛魚即將來臨的季節(冬季:十一至一月);每年二至六月的飛魚季,只能捕捉洄游性魚類,禁止捕捉底棲性魚類,讓不同環境屬性的魚類資源得以休身養息,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漁獵生活,飛魚季期間有各樣的儀式和禁忌,這些傳統的儀式禁忌成為永續利用資源的生活實踐方式。
 
 穀物豐收祭在一般的農耕社會當中收耕之後所舉行的活動,是屬於一種普遍的祭祀行為,傳統上是在國曆六月小米收割後舉行,各小米種植成員會將當年收穫的部份小米(約1/4),取至族長加錢,倒入臼中,由男性在臼的四週,集體搗小米。
目前種小米的家戶日漸減少,若要舉辦小米豐收祭須在年初事先通知各家戶廣植小米,舉行與否由村裡的長老開會協商。現在各部落舉辦小米收穫祭時,除了傳統的樁打小米、吟唱祈求豐收的歌謠以外,也安排如勇士舞、頭髮舞的表演。由於,雅美族人的搗小米形式,十分震撼有力,男士所持之木杵都雕上美麗的圖騰,頭髮舞與樁打小米的儀式結合,充分的呈現雅美族力與美的祭典文化。

飛魚季是雅美族人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漁獵活動季節,捕捉飛魚(libangbang)是雅美族人最為關心的事物,飛魚也成為雅美族社會組織、儀式文化、造船文化、歲時祭儀的構成依據。雅美人認為飛魚是上天的恩賜,所以對於飛魚的捕撈、剖理、曝曬、烹煮都有一定的儀式,飛魚祭期間各種生活禁忌在傳統習俗中都規定的很清楚,至今為雅美族人仍依循傳統禁忌進行飛魚季漁撈活動。飛魚季期間有許多的儀式進行,如:
招魚祭:
在祈求豐魚祭後隔天,大約於二月中舉行,意在召請飛魚,祈求漁穫豐碩。依照以前的慣例,大都在舊曆年前後,由紅頭村首先舉行招魚儀式。當天清晨,部落的男子由長老帶領至海邊,盛裝地集合在海灘上自己所屬的漁船旁邊,船長戴上銀盔、金片,手持公雞,朝向海面呼喊飛魚的靈魂,期望飛魚來到部落的漁場、灘頭。然後宰殺公雞讓雞血流在木盤內,船員們需要以食指沾上雞血,塗在自己在灘頭撿拾的軟海邊的卵石上,而口中各有自己的唸祝語,意思大致為:
我選擇你,有生命的石頭做為牲禮鮮血祝壽的對象,祝福我與後代子孫如同你一樣的硬朗、長壽,在恆常不定的大海從事漁撈的時候。
 飛魚收藏季:
在六至七月舉行,表示飛魚汛期已結束,曬乾儲存以備冬季時食用。結束捕飛魚的當天,村民將今年捕獲的大魚尾巴穿串掉掛在海邊,表示飛魚季節已經結束,從那天起,不再捕捉飛魚,改抓其他的食用魚。
飛魚終食季(manojgoyin):
在每年的中秋節以後,男子捉羊,女子收芋頭,隔天煮芋頭和飛魚,盛裝共食後,當年開始停止食用飛魚乾,並將剩餘的飛魚乾丟棄。雅美人相信在祭典的時候,將家裡所儲存的飛魚乾全部吃完或分送給親友,會有源源不絕的飛魚可吃。

新船下水也是雅美人的重要活動,一艘大船通常是由父系的血親合組成船組。一般而言,建造一艘大船要先進行三年的籌備工作,上山尋找適合的木頭外,最重要的就是開墾足夠的芋頭田,以準備大船下水時所需要的禮芋。等船造好了以後要舉行落成的下水典禮,在選定日期之後的前一天,船員需盛裝分別至親朋好友家中去邀請賓客。
在舉行祭祀儀式的上午,同一個部落的親友則是協助各個船員將採收到的竽頭搬到新船上,如準備夠多的禮芋會將整艘船覆蓋,堆積如山象徵著豐收與鎮邪的意義,禮芋也是魚的象徵;被邀請的來賓,會一一的向船長致意,並且歌詠讚頌。然後將芋頭搬到路旁,精確的將要分享的份數分配好,被邀請來的賓客每人可以擁有一份禮芋;芋頭分完之後就開始抓豬,再將豬肉切成一份份的禮肉,一份禮肉則是包括有五花肉一片、血一片、肺部一塊、腹肉一片、胃部一小塊,腸子一小塊等等,分送給賓客。
豬肉分配完畢之後,所有族中的男性依年齡區分為數個隊伍,由四週分別進場至新船旁,男子都擺出兇悍的樣子,並且發出「ㄛ---ㄛ---」的聲音,來壯盛整個儀式的氣勢,稱之為「蠻ㄚ威」,過去稱為驅魔,實為壯大聲勢提高整體士氣;接著船員們穿著禮服搭上新船唱祝福歌,最後由船員、部落男子將新船在原地拋起數次,抬至海濱再拋起數次之後,新船就可以下水。新船下水後,由船團成員進行試划,部落成員集體在灘頭欣賞新船在海上航行的英姿。

新屋落成是雅美族群裡的大事,家屋的建造必須開始於六月,並且需要在八月底完成,所以在開工前必須備妥一切的建屋材料。但是建造房屋並不是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工作,需要大量的親朋好友幫忙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,所以在新屋落成後,則是選定日子大宴賓客,同時收成的水芋以及宰殺豬或羊,並分送芋頭及禮肉給賓客。
落成禮前一天新屋主人必須以禮歌頌唱邀請賓客,被邀請人亦以禮歌答和,並贈予屋主飛魚乾或其他賀禮。落成禮當日早晨,賓客均盛裝前來道賀以,屋主也以盛裝迎之,彼此之禮歌相和,皆是讚美謙虛之詞。部落男子會協助禮芋之陳列,芋頭將堆滿新建主屋或工作房屋頂上,誇耀主人的財富。夜間,賓主將集會於新屋中,吟唱讚頌禮歌直到天亮。隔日,早餐用畢,分送賓客禮芋和豬肉。
|